
贝因美儿童奶子公司经营八年多,即将注销。
9月28日晚间,贝因美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同意对全资子公司贝因美儿童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因美儿童奶”)进行清算注销,并授权公司相关人员办理清算注销手续。
翻阅过往公告,《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北海儿童牛奶公司曾是贝因美为加快在婴儿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而成立的公司。但根据贝因美在公告中的表述,受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就此事,记者今日采访贝因美,截至发稿,其并未给予回复。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贝因美的“瘦身”本质上是降本增效。"砍掉不必要的开支和运营,专注于主业."
子公司的取消
2013年11月底,贝因美发布《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指出为加快在婴儿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更全面地为中国婴儿提供更优质、更健康、更营养的食品,延伸公司产业链和品牌价值,公司拟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3.5亿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设立全资子公司,从事婴儿奶粉业务。公司拟经营范围包括儿童乳制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当时贝因美也表示,公司看好儿童奶业务的发展前景。本次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是基于扩大主营业务范围,整合优势资源,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规划。随后,在贝因美2013年年报中指出,贝因美儿童牛奶有限公司于2014年2月28日注册成立。
但贝因美最新公告显示,公司业务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要求,为降低管理运营成本,集中资源,集中优势业务,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公司拟撤销北海儿童奶。其表示,北海同耐注销后,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但不会对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根据贝因美披露的信息,北海儿童奶的经营范围为乳制品销售。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206.85万元,净利润1171.11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0,净利润为-7623.06万元。2020年,北海儿童奶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157.9万元和-5691.63万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贝因美近期第一次“清理”旗下子公司。三个月前,贝因美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北海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的议案》和《关于注销部分营销管理公司的议案》,共涉及15家公司。
据称,由于北海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原计划业务开展不顺利,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优化组织架构,公司决定撤销北海乳业。
此外,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发展需要和营销体制改革,为优化业务资源,降低公司管理运营成本,公司拟撤销郑州贝因美婴儿食品销售有限公司、Xi安贝因美婴儿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贝因美婴儿食品南京销售有限公司、湖南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广西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等14家营销管理公司
很难重回“前三”
据内部人士透露,贝因美此前曾考虑出售相关公司,但未能实现。在宋亮看来,贝因美的前述举措是聚焦主业的调整。“现在外部环境不太好。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降本增效,减少投入。儿童奶不赚钱,量也不大。关了就关了。现在贝因美主要以婴儿粉为主,一个是做自有品牌,一个是做代工。公司注销后,产能可以转移到其他公司代工。”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中的业绩报告中,贝因美曾指出其业绩驱动因素包括加强合作和借力发展。即积极拓展ODM和OEM业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
近几年贝因美业绩不稳定。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亏损后,贝因美创始人谢红于2018年回归。另外,公司推出新的发展计划后,那一年,一度扭亏为壳。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4.91亿元,净利润4111万元。然而,2019年,贝因美再次亏损。
2020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26.65亿元,较2019年下降4.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4亿元,亏损较2019年有所扩大。至于利润指标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进一步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了对部分客户的销售费用支持。部分存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提取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去年贝因美实现营收25.4亿元,同比微降4.71%,但归属于净利润同比增长122.61%,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长43.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91.5万元,同比增长28.0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从2021年上半年的3633.56万元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1.86亿元,同比增长412.18%。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贝因美可以说是走出了低谷,稳定了,但距离稳定好转还有一定距离。
宋亮告诉记者,贝因美目前的战略方向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回归第二梯队,进一步聚焦品牌,着力打造特色医疗产品;二是加快发展营养品业务,从儿童到中老年产品,并在相应方向取得一定进展;三是消耗公司产能,推动代工业务。
2020年2月,贝因美发布了2020 -2024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公司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构建以用户数据为核心、以产品为基础、以数字智能为驱动力的母婴零售新商业模式。产品销售规模将重回行业“前三”,成为母婴行业龙头企业。
不过,宋亮认为,目前来看,很难实现这一阶段目标。“现在国内像伊利、贺飞、君乐宝的零部件都很大,国外像惠氏、美赞臣、A2的零部件也很大。贝因美得先回到第二梯队,50亿到60亿的体量,再考虑进入第一梯队。”